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2023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9个年头。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日前在北京举行,凝聚运河沿线省市力量,汇聚各界智慧,融合中外媒体力量和多种传播形式,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元化传播形式,进一步助力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本届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现场。记者 蒋启明 摄
活动兼具文化性、合作性、国际性、引领性、群众性,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运河发展变迁、百姓美好生活图鉴、以运河为媒推动国际传播,共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推动沿线城市携手共建大运河文化带,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规模跃新阶,津冀加入“朋友圈”
保护大运河是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于2019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中国新闻社创建以来,积极推动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凝聚智慧、形成合力,携手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京杭对话当前已成功举办四届,“朋友圈”一直扩大。2020年京杭对话举办期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加入,形成“五方合作机制”,此后不断通过京杭对话平台的论坛、媒体采风、影像大赛等方式多平台、多渠道加强运河沿岸城市经验交流、项目合作,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23年新年伊始,京津冀三地正式发布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并建立协同会商机制。“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邀请到天津、河北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启动。 记者 韩海丹 摄
沟通交流中,各方深刻认识到,大运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京杭对话作为深化互学互鉴、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对高品质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进一步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五方合作机制”表示,在京杭对话这一开放平台上,欢迎更多运河省市加入,携手把京杭对话打造成向世界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窗口。
文化焕新彩,运河畔奏响文化新乐章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积极以首善标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拔地而起并于日前竣工验收,成为运河之滨文化新地标。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举办期间,融合运河沿线八个省市地域的音乐元素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就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由来自北京民族乐团、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安徽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的百位演奏家共同演绎。
该民族交响诗包含序曲《开河》、六个主体乐章《漕运沧桑》《黄金水道》《江河万古流》《舟楫通南北》《运河明珠》《醉千秋》以及终曲《大河·天下》,以民乐联合的形式述说千年大运河波澜壮阔的故事,同时也展现出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戏看北京”文化建设方面的累累成果,彰显首都气度、国家水准。
在北运河上,来自京杭两地的艺术家泛舟河上,以艺术会友。杭州越剧院副院长、梅花奖得主徐铭率青年演员陈群瑶、金玉皎深情演绎《西子越潮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艺术总监,“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英会献上河北梆子《定都》。著名舞蹈演员、歌唱家、书法家齐聚,在醉人的美景中,架起大运河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流行加速度,大运河进一步融入生活
大运河贯通古今,更展示出全新生活方式。随着大运河全线通水,大运河真正“活起来了”。但如何让大运河“火起来”,是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届活动主题“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背后,正是主办方锚定人民美好生活,突出群众性的初心。此外,本届京杭对话首次与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合并举办,通过音乐节、马拉松等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让大运河文化浸入当代生活,为美好生活赋能。
为让更多人走近大运河,让大运河真正流行起来,今年“五方合作机制”联合推出国内首本以生活方式呈现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的图鉴——《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以下简称“图鉴”)。该图鉴由中国新闻周刊出版,通过8大板块、128个单项串联起京杭大运河沿线20座城市的美食美景、风物精华。目前,图鉴内容已通过图文、短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将运河畔全新的生活方式传递。图鉴发布之后,受到各方关注和“点赞”,沿线城市积极转发传播,共同助推中国大运河“出圈”,这是赋能美好生活的创新之举。
流动的大运河,流动的文化。今年“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活动组织文化名人、摄影大咖、外国友人、国风博主、媒体人等组成采风团,乘船从杭州出发,沿大运河北上,途经浙江嘉兴、江苏镇江和扬州,到达北京通州,沿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满满一船江南文化抵京。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图片展现场。 屈伯崴 摄
一场集中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展览,通过图片展区、文物展区、图书展区、文创展区、互动展区五大展区集中展示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沿线重点文化成果。图片展区来自第二届国际大运河影像大赛的87幅精美作品,展示运河沿线城市推动“和谐·生态之河”“传承·文化之河”“活力·创新之河”的新成果和新突破,呈现出一幅水城共融的新图景。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图片展现场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克盉。屈伯崴 摄
伯矩鬲、克盉、金丝冠搭配白玉练雀饰件、錾花山水人物金八角盘……这些来自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燕京八绝博物馆等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的文物瑰宝,向人们细细诉说大运河上波澜壮阔的历史。
《“京”彩文化: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就图册》《北京文化书系》《大运河文化辞典·北京卷》《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北上》《杭州运河传统老字号系列丛书》《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天津运河文化史》等40余部图书作品记载着沿线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及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故事。
此外,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吉祥物“大运”、运河八景系列文创(徽章、拼图、书签等)、燃灯塔吉运门铃、良渚博物院玉琮摆件、淳安博物馆文具套装等20多种文创产品连接历史与现代,让运河文化走进生活。
成果落地,文旅融合激活复苏引擎
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曾经“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如今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运河沿线城市文旅产业强势崛起,京津冀地区更是因一脉运河水,激活文化旅游新密码,成为引领产业复苏的活力引擎。
作为合作共建推动发展的务实平台,京杭对话积极发挥联动作用,促进诸多重点项目落地,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本届“京杭对话”中,北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产业成果落地。
在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上,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完成签约,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水上文旅产品打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携手推动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探索文旅融合新空间。
文旅产业结硕果之际,大运河北京段文博领域成果亦颇丰。近年来,北京着力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经过连续三年发掘,该建筑基址已被全部揭露出;白浮泉遗址、万寿寺东路、路县故城遗址等,以考古发掘成果深化对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的认知;万宁桥“减负”,全貌得到更好展示;通州燃灯塔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项大运河沿线文物及重要考古发现列入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在大运河考古、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改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文化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取得多项新突破和新进展。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还是一场融合多元内容的文化盛会,“园说V——南北名园和合竞秀”以“南北园林”为主题,聚焦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的中国古典名园,分析研究展示南北园林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园林文化。
“共建·共融·共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会议凸显首都大运河文化底色,探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式,引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宣传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献计献策。
传播再“出圈”,让世界看到大运河新风貌
大运河文化是流通的文化,对内凝聚共识,向外融汇东西。讲好大运河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符号,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文化名人对谈。记者韩海丹摄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现场,诸多国际专家和名人通过视频分享,对活动表达祝福,希望加强友好互动交流,推动世界运河文化繁荣。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圆桌对话环节。活动主办方供图
作为重要主题活动之一,“情景交融 文明互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汇聚京杭及运河沿线有影响力的政产学研专家学者、中外媒体代表,探讨以运河为媒,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突出国际性、传播性。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具有科技感、现代感与沉浸感的传播作品,有助于提升大运河文化传播效能。今年,北京推出利用卫星数据可视化、3D建模等科技技术制作而成的卫星数字融合新闻片《永不停歇的京杭大运河》,展现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发展变迁过程;杭州推出人工智能算法创作的《运河·生长·万象》,该短片由全新动态艺术长卷及3000多张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组成,演绎万千运河综合推理过程,让人们借此遥想大运河的变迁过程。两部作品在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图片展现场,通过互动大屏的方式向观众展播。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希望向世界讲述大运河的新故事。活动相关话题、视频、图文等内容在国内外平台广泛传播。#2023京杭对话#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目前突破上亿阅读量。
“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纪录片将通过中国新闻社海内外传播平台面向全球发布。“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统筹用好中央、市属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资源,指导属地网站围绕主题开展网上主题宣传,包括推出专题专栏、采发原创稿件、推出融媒产品、设置互动话题、开展国际传播等形式;线下组织“运河焕新”主题分享会和采访,发掘大运河沿线重要地标。
2023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9个年头,大运河不仅“活”起来,更“火”起来。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凝聚沿线省市力量,汇聚各界智慧,融合中外媒体力量和多种传播形式,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元化传播形式,进一步助力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完)
一穿高领衣服就头晕?小心“衣领综合征”
专家提醒,此病与颈动脉窦受到外界刺激有关,建议衣着宽松、避免迅速的体位变动、定期体检
近期气温骤降,很多人都穿上了高领衣物保暖,但有网友表示,自己一穿高领的衣服就头晕难受,还觉得恶心、乏力、喘不上气。于是,相关话题“被正式确诊为衣领综合征”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和热议。什么是“衣领综合征”?会出现哪些症状?哪些人容易患“衣领综合征”?怎么预防?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董波进行了详细解答。
穿高领衣服就头晕难受,原来是“衣领综合征”
近日,60岁的曾先生来到医院就诊,前一天傍晚他在厨房烧菜,外孙叫了他一声,他猛地一扭头,忽然感觉眼前发黑,差点晕倒。但扭过头之后,晕厥感又消失了。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曾先生有颈动脉硬化,发生晕厥时毛衣里面是一件硬领的衬衣,还扣了最上面一颗扣子,加上他有一个明确的大幅度转头动作,考虑为颈动脉窦综合征(又叫“衣领综合征”)。
“我只要穿高领衣服就会觉得不舒服,有时头晕、耳鸣,甚至喘不上气,没想到是一种病。”45岁的陈女士听完医生的介绍后,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没办法穿高领毛衣,不爱系围巾,讨厌理发店总是系得很紧的罩布了,原来是“衣领综合征”。
在网上,很多人分享了与陈女士相同的感受——穿高领毛衣有强烈的压迫感和窒息感。“我连中领衣服都接受不了,更别说高领衣服的压迫感”“我还以为是什么怪毛病,就连睡觉时被子都不能碰到脖子”……不少网友表示,不仅穿高领的衣物容易引起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如果围巾厚了或者系得太紧了,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解释,这是因为穿上高领衣服压迫到位于脖子的颈动脉窦,从而感到头晕。
敏感的颈动脉窦受到刺激,轻则恶心头晕重则昏迷
董波表示,“衣领综合征”在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或“颈动脉窦性晕厥”,是一种由颈动脉窦受外界压力的刺激而过度兴奋引起头晕、眩晕、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常见诱发因素包括:颈部突然转动或仰视、起立或其他迅速的体位变动、衣领过高或领带过紧、情绪激动等。
人的脖子上有着灵敏的调控血压和心率的按钮——颈动脉窦,它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是一种敏感的压力感受器,可以感知血压和血氧的变化,并通过神经反射调控心脏和血管的活动,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每个人的颈动脉窦敏感度不同,有些人的颈动脉窦异常敏感,穿上高领毛衣,戴围巾,领带系得很紧,理发、剃须时反复摩擦……这些情况下,颈动脉窦受到刺激,会误以为血压变高,触发神经反射,引起人体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脑部供血减少,出现头晕、恶心等感觉。”董波解释,此病的发作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几秒钟,停止压迫后症状就会慢慢缓解。但如果压迫过猛或过久,血压、心率骤降,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危及生命。
根据刺激人体颈动脉窦的不同程度,“衣领综合征”主要分为四型:心脏抑制型,刺激人体的颈动脉窦时会出现心脏停搏,一般停搏的时间≥3秒;单纯血压降低型,刺激颈动脉窦的时候会出现收缩压降低,低于50毫米汞柱;混合型,即以上两种类型的症状都会出现,刺激颈动脉时不仅出现心脏的抑制,也有血压降低的症状;原发性脑型,刺激颈动脉窦时没有明显的心率及血压变化,但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
“衣领综合征”并非普通人高发,一般出现在4类人群中:存在血管硬化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常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颈部结构异常,如颈动脉硬化或栓塞、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窦附近的炎症、肿瘤或损伤等,会导致颈动脉窦变得过于敏感;有颈部手术和(或)放疗史,可能会损伤或改变颈动脉窦的形态;年轻女性中有些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使得她们对颈动脉窦的刺激反应过强,突然转动头部或衣领过紧时也容易出现此病。
避免“衣领综合征”,需注意这些方面
“‘衣领综合征’虽不常见,但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时候出现头晕、昏迷,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要加强对它的认识和警惕,及时采取措施。”董波说。
如果不幸发作“衣领综合征”,以下方法可以及时自救或救助他人:感觉头晕、恶心、出汗等不适时,赶紧松开衣领,仰卧并双腿抬高,让血液回到心脏,这样可以让脑部得到更多的血液,缓解脑缺血的状况,防止昏迷或脑损伤;如果出现晕厥等情况,要立即检查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治疗。
如何预防“衣领综合征”?董波提醒,此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窦受到外界刺激有关,穿高领毛衣或系围巾只是诱因之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衣服尽量宽松:穿适合的高领衣服,不要穿领子很紧或很硬的衣服,不要把脖子勒得太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甲亢等疾病的人,更应避免穿过紧的高领衣服。
用围巾取代高领:如果穿高领衣服不舒服,可以换成围巾,也要注意别系太紧,要松紧适度。
系领带或佩戴颈部饰品不要过紧:如果确需系领带或佩戴颈部饰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重,也要避免长时间佩戴,否则可能会刺激颈动脉窦,造成不适。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以减少颈动脉窦受到的刺激;拍打、按摩颈部等看似平常的动作,都有可能刺激颈动脉窦;理发、剃须时,也不要反复摩擦颈动脉窦。
避免突然转头或仰视:这些动作可能会拉伸或扭曲颈动脉窦,导致血流受阻或神经反射失调。如果需要转头或仰视,建议缓慢而轻柔,不要做过度或剧烈的动作。
避免迅速的体位变动:起立或其他迅速的体位变动,可能会引起血压急剧变化,刺激颈动脉窦,引起眩晕或晕厥。如果需要起立或改变体位,建议缓慢而平稳,避免突然或快速的动作。
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可能会引起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刺激颈动脉窦,引起不适反应。建议尽量保持冷静和平和,切忌过于激动或紧张。
定期进行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维夏 【编辑:于晓】